7月份,特斯拉歐洲市場繼續“雪崩”。
在歐洲最大的市場德國,特斯拉7月的銷量是1110輛,同比大幅下降 55.1%。英國銷量是987輛,同比下降60%,法國、意大利、瑞典降幅也在30%以上。似乎就是一夜之間,特斯拉就在歐洲市場全面敗退。
很多人覺得是歐洲新能源政策反復導致,其實并非如此。因為同樣是7月份,比亞迪英國銷量達到了3184輛,德國銷量同比飆升近390%至1566輛。
在歐洲這樣一個非常“穩健”的大市場,特斯拉為何突然“隕落”?比亞迪又為何突然崛起?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天時地利人和,特斯拉沒理由輸?
對于中國和美國而言,歐洲都屬于第三方市場,按理誰來做生意都一樣。但不得不說在這塊大市場,特斯拉其實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2019年11月,馬斯克宣布要在德國柏林建設歐洲超級工廠。然后于2020年啟動建設,2022 年3 月正式開業。雖然中間遭遇了所謂環保組織的反對,出現了招工問題,經歷了擴產的瓶頸,一度讓人感慨“厲害的是中國不是馬斯克”,但不管怎么說,特斯拉的歐洲工廠已經建成好幾年了,特斯拉進入歐洲也比國產車早得多,這就是最大的天時。
地利更不用說,特斯拉在德國有工廠,就能減少進入當地的關稅。其實只要在德國有工廠,進入歐盟其他的成員國也可以減少一筆關稅支出,運輸成本也降低了不少,這個地利優勢其實也是巨大的。
至于人和,雖然這些“老歐洲”平等地瞧不起所有人。包括已經富了上百年的美國人,在他們眼里也是“暴發戶”。但相比美國車,他們明顯更看不起中國車,這一點是肯定的。更不用說西方媒體長年累月的不斷抹黑,更是給國產車的“破冰”增加了不少debuff。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長一段時間歐洲市場最暢銷的車都是名爵。真的是因為上汽的車最為優秀,甩開比亞迪、奇瑞、吉利這些一個臺階嗎?當然不是。實際上是因為名爵這個品牌來源于歐洲,當地很多人以為是本土品牌。甚至一些人知道這個品牌如今已經是中國人運營,但為了“自洽”,強行解釋自己買的是英國貨。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說,特斯拉都不該“敗”。既有先發優勢,又有本土生產的價格優勢,對手還是歐洲人最不熟悉的中國車,怎么看都應該輕松勝出才對。
然而不管怎么說,特斯拉就是被逆襲了。原因或許也不復雜,就是產品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2)三箭齊發,比亞迪的逆襲
說來也奇怪,比亞迪在國內算是典型的“兩條腿走路”,混動與純電動并駕齊驅,甚至很多時候混動的銷量還更高。但到了不怎么接受混動市場的歐洲,按理說比亞迪應該是被限制了一半功力。但從結果來看,比亞迪依然逆襲了。
核心原因還是,比亞迪的三款車太對歐洲人的胃口了,這三款車分別是、、ATTO 3(國內的元PLUS)。
先說海鷗,這款車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不到7萬的 “性價比之王”。它在歐洲的起售價是 19,990 歐元,約合人民幣15.5萬元。居然今年6月底促銷結束后還將價格調成了 22,390歐元起,約合人民幣17.4萬元。按理說這個價格也不算便宜了,無奈歐洲好的電車太少,這款車就出頭了。
海鷗的特點是 “小車身+大智慧” ,對于城市代步用戶來說非常受用。甚至在今年的紐約國際車展上,海鷗還一舉奪得了“2025世界城市車”冠軍。理由是該車的城市出行場景適應性、續航能力以及智能化配置都非常出色,這個是不是該說歐洲人吃得太差了?
ATTO 3的爆發,則非常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元PLUS在國內其實屬于典型的小車。雖然定位是緊湊型SUV,也有2720mm的不錯軸距。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只是不想買類似小螞蟻、宏光MINI EV一樣的小車,想買一款大一點、扎實一點的車,于是就選到元了。
但在以小車為主的歐洲市場,ATTO的定位可是大不一樣。這款車的身份是 “家庭友好型 SUV” ,定位是主流SUV市場,相當于國內的宋PLUS或者星越L,還非常受歐洲家庭用戶的歡迎。
至于海豹在歐洲的大賣,很多國人則更加意外,因為這款車在國內并不算太火。但對于歐洲用戶來說,一款既有 “3.8 秒破百”的性能,又有L2 +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還有不錯的操控的車型,太契合他們的需求了,幾乎第一時間就成了年輕群體的 “心頭好”。
歐洲人還很喜歡提,海豹搭載了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將車身扭轉剛度提升了70%,通過了德國TÜV嚴苛認證。這是他們選擇這款車的重要原因,話說類似的表現似乎國人并不怎么關注?
(3)滬爺“詛咒”失效?
或許大家已經忘了,往前推幾年,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銷量其實相差不大。比如在2020年, 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是137,459 輛,登頂當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那一年比亞迪的銷量只有41.6萬輛,這還是燃油車加混動車加純電車的總和。很多人“預測”,Model Y上市后特斯拉銷量能超過比亞迪。
后面的發展出乎了很多人意料,Model Y確實大賣,但比亞迪更是大大大賣,DM-i超級混動系統上市就攬下了80萬+的訂單,也幫助比亞迪在銷量上徹底一騎絕塵。
不過那會兒,也有部分“滬爺”跳出來,說比亞迪的這個銷量沒啥含金量。特斯拉大賣,那都是在一、二線城市,在歐洲,在美國。越是發達的地區,特斯拉的銷量就越高,比亞迪都是靠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撐著。
這種說法一度很流行,但如今看來,似乎歐洲也不“發達”,歐洲人也不怎么“有錢”?比亞迪海豹歐洲價格是4.49萬歐元(后驅版),特斯拉Model 3歐洲價格是4.097萬歐元(后驅標準續航版),似乎特斯拉也沒怎么高級?
這還只是比亞迪歐洲市場剛起步的對比,等后續比亞迪的匈牙利、土耳其工廠建好了,渠道和口碑更穩定了,特斯拉還有還手之力嗎?
(4)功夫拍案
其實拋開一些國情差異,全球消費者的需求都差不多,就是要舒適、省心,再多點價值感的車。比亞迪在歐洲的大賣也證明了這一點,海鷗的高性價比,ATTO 3的高實用性,以及海豹的科技與操控,放在歐洲市場依然有競爭力。
至于特斯拉,全球銷量跌跌不休,不加緊創新,真的要靠廉價版Model Y、7座版Model Y來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