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最沒技術含量,打死不做增程。”
“做增程的車企銷量很好,消費者的選擇不會騙人。”
這幾年,身邊汽車圈內(nèi)人士對增程車的態(tài)度大致分為上述兩種,一種對增程式嗤之以鼻,認為它沒有技術含量,做增程車是產(chǎn)業(yè)的退步;另一種則對增程式頂禮膜拜,認為消費者的選擇就是對增程車最大的認可,增程車前景無限。
不過,討論歸討論,近年來增程車的銷量增速驚人,大有一副和純電、插混三分天下的勢頭。在此背景下,理想汽車憑借單一增程路線在2024年實現(xiàn)年銷超50萬輛級,零跑更是以“半價理想”的策略登頂新勢力銷冠,讓很多車企開始“心癢癢”也想試一試增程路線。
目前,包括已經(jīng)確定做增程的智己汽車,和傳聞即將要做增程的大眾、豐田、通用等,這些新舊勢力仍在不斷涌入增程賽道,押注這場嚴重到關乎生死的技術路線的賭局。
然而,喧囂熱鬧的賭桌外,市場上遇冷的數(shù)據(jù)卻在為增程悄悄潑冷水。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汽車的市場份額約為60.9%,插混汽車的市場份額約為29.3%,增程式汽車的市場份額約為9.8%。而在2024年,上述三者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57.9%、31.4%和10.7%??梢钥吹?,三者中除了純電汽車的市場份額有所上升之外,插混和增程汽車的份額均有所下滑。
基于此,“增程不一定能拯救銷量”的論調(diào)開始在業(yè)內(nèi)蔓延,關于“押注增程,是一場豪賭還是精準突圍?”很多人給出了相左的觀點。盡管如此,還是沒能阻擋車企入局增程的步伐,就拿智己汽車來說,就按照此前官宣的時間發(fā)布了增程發(fā)布會。
智己為自己拼出路
8月1日,智己汽車首發(fā)上汽自研的“恒星”超級增程技術,宣布進軍增程市場。單從技術角度看,智己版本的增程有很多亮點,例如量產(chǎn)最大66kWh寧德時代驍遙Max電池、800V高壓平臺、CLTC純電續(xù)航超450km、百公里綜合油耗2.07L、虧電油耗5.32L……
對于后來者而言,想要從一眾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肯定要有自己的“殺手锏”。尤其是看到它的對手們是何等的強大之后,更要有充足的準備才能應戰(zhàn)。
而目前市場上做增程的都不是泛泛之輩。
像理想和問界在增程式電動車領域就取得了成功,它們基于對市場需求的前瞻洞察、精準定位與技術落地的深度協(xié)同,理想L系列與問界M系列在高端市場,構筑了堅實的堡壘。
而有著“半價理想”之稱的零跑,更是憑借著“大空間,性價比”等優(yōu)勢在終端市場大殺特殺,不僅助力零跑數(shù)月登頂新勢力銷量榜首,成就了逆襲的美談,同時也揭示出增程技術在不同價格帶的適配彈性。
因此,智己從技術端帶著幾個“行業(yè)最長”、“同級最低”的優(yōu)勢,正式踏入增程賽道。
在這其中,CLTC純電續(xù)航突破450km大關算是當前量產(chǎn)增程車的電量之最。這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用戶的日常通勤(通常30-50km/天)可完全依賴純電,一周充一次電成為可能,無限接近純電車的使用習慣,大幅降低用戶對“增程器啟動”的焦慮。
加之800V高壓平臺賦能,不僅為未來超快充兼容性埋下伏筆,更提升了系統(tǒng)整體效率。配合高效增程器,“恒星”也實現(xiàn)了2.07L百公里綜合油耗和5.32L虧電油耗。在油價高企的背景下,低油耗是打動務實消費者的核心賣點,也成就了“恒星”的優(yōu)勢。
不僅如此,隨著“恒星”超級增程的發(fā)布,智己汽車也完成了“純電+增程”雙技術路線的戰(zhàn)略拼圖,智己汽車管理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兩條腿走路能走得更穩(wěn)。”
正如其所言,增程技術局限所帶來的增量潛力,正是目前智己汽車所需要甚至是亟需的。
因為從上半年的銷量來看,智己汽車累計銷量僅為1.9萬輛(批發(fā)),雖然和剛成立伊始的自己相比已經(jīng)有了長足進步,但考慮到當前新能源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想要沖上更高級別的競爭梯隊,智己汽車顯然需要更多的銷量增量和品牌聲量。
而選擇投身增程無疑是個機會。
用藥是否有療效
目前,隨著用戶畫像研究的不斷深入,增程的市場空間慢慢明晰。
有數(shù)據(jù)分析,增程滲透率呈現(xiàn)明顯價格帶分化。今年一季度,10-15萬價格帶的增程滲透率僅2%,該分析同時指出,增程車在低價格帶的滲透率將隨技術成熟和用戶需求增長逐步提升,預計2027年可能達到10-15%。
與此同時,40萬元及以上的增程車滲透率超過30%。背后邏輯在于,中高價格帶消費者更關注短板補齊(如補能焦慮),且對舒適性要求更高。
而結合當前增程市場格局來看,理想定位家用、問界強在智能化,它們在40萬元高端市場已經(jīng)形成堅不可摧的壁壘,成為富裕家庭的首選。零跑在10-15萬元價格帶得吃得喝,C16、C10等車型為零跑貢獻了超40%的銷量,不斷蠶食著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
智己如果想和它們爭份額,也需要找出自己的差異化優(yōu)勢。例如技術領先、體驗保障、設計美學、駕控基因、上汽背書以及智己汽車提出的“自帶超充樁的電車”新品類定位等,才有機會塑造智己汽車的增程新形象,進而吸引廣大用戶。
不過,智己汽車做增程能做到什么程度,還要打個問號。這里并不是說智己汽車本身的問題,而是當前增程市場所面臨的問題。
今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一個標志性時刻:增程式與插混車型合計銷量占比首次突破新能源市場的50%,成為驅動行業(yè)增長的核心力量。但繁榮背后,增程式技術路線卻暗藏隱憂--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0.7%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9.8%,被純電車型的增長擠壓。
這也是為什么近期市場上質(zhì)疑增程的聲音慢慢多了起來。
當然,短期來看,增程市場的增速確實是在下滑,但從長期來看,這一技術路線所帶來的不同的駕乘體驗依然受到消費者的重視。正如業(yè)內(nèi)人士所言:“新能源技術路線更多元化,是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也意味著通過市場競爭,為不同技術找到了出路。”
而智己汽車投身增程,本質(zhì)上也是一場信任的押注。它押注的是:在當前及未來數(shù)年內(nèi),“超長純電續(xù)航+高效增程”仍是新能源車最實用的解決方案。
至于智己汽車選擇在增程市場增速放緩的時刻加碼入局,是不是一場happy ending的冒險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目前來看絕對值得一試。因為對很多車企來說,做增程不一定有用,但不做增程更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