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理想、東風柳汽、中國汽研三方發布聯合聲明,理想i8碰撞事件也算告一段落了。不過,雖然這場鬧劇已經迎來了“大結局”,但理想的“輿論危機”卻沒停。
的確,用2噸SUV去硬鋼8噸卡車,最后卡車四腳離地、SUV卻安然無恙的畫面,實在是有些違反物理定律。而這場被包裝成“安全神話”的碰撞測試,早就在下沉市場掀起滔天巨浪,并演變成對行業公信力的審判。
再來回顧在純電賽道的發展,那也真是“一波三折”。去年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本是為了打造“公路高鐵”的噱頭,最后卻因為設計飽受爭議而熄火。而剛剛上市的理想i8,本意是為了宣傳“安全”賣點,結果因為安全得太離譜導致翻車。為了挽回損失,即便理想i8上市一周后就降價增配,可這家品牌的危機早已埋下。
眾所周知,理想能夠在市場中大獲成功,在于它選對了動力技術——走增程式路線。盡管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增程式不夠先進,但它的優勢非常明顯:一來是無續航焦慮,解決了純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問題;二來是成本低廉,這也使得理想能夠花更多的成本去做“冰箱彩電大沙發”,在消費者看得到的地方提高舒適度與便利性,營造出“移動的家”的氛圍,理想自然越來越火,并且成為了首家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然而近兩年來,增程賽道涌入了越來越多的“對手”。特別是零跑這家車企,打著“半價理想”的稱號沖了出來,其中C16更是用15.98萬復刻了理想的“移動客廳”。增程市場玩家一個接著一個,還不乏許多性價比高的車型,導致理想的銷量也不如從前。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理想銷量僅為30731輛,同比下滑近40%,排在了領跑、問界和小鵬的后面,連續幾個月痛失新勢力銷冠。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的增程紅利還能吃多久都不好說,因為當其他車企都瞄準這個領域后,藍海早已變成了紅海。目前,“大電池+小油箱”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小鵬、智己以及寧德時代都發布了純電續航超過400公里的增程架構,而現在理想能做到的最高CLTC純電續航都沒有超過300公里,在技術革命的打擊下,理想的增程賣點瞬間貶值。
當然,對于理想汽車而言,想要在未來的新能源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只做增程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它一直都有在純電動領域研究。經歷過理想MEGA的失敗后,理想i8成為了這家車企在電動市場的“重磅之作”。可誰能想到,理想i8的碰撞事件瞬間讓它的口碑急轉而下,負面輿論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臺車的銷量。
雖然從產品上來講,理想i8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但它在純電領域仍屬于“新手”階段,也就是說相比起其它新勢力,理想在純電技術的積累上,以及三電技術到底怎么樣,還得打個問號。至少現在,它無法像以前在增程式賽道那樣,給消費者帶來足夠的信心和吸引力。更別提這個領域也有不少競品,比如緊跟著上市的,用L6的價格做出了L9的空間和智能,再配合上17.98萬起的BaaS電池租用價格,以及蔚來的換電模式,理想i8想要脫穎而出,并不是那么容易。
寫在最后
誰曾想到,本以為會幫助理想打一場翻身仗的i8,卻讓其再次陷入了輿論危機。增程式賽道越來越擁擠,純電賽道又未能闖出什么名堂,曾經風光的理想汽車也該好好思考一下了,否則未來只會有更多的難題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