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撞卡車”,是真實道路環境中最危險的事故,同樣也是各大廠家用來展示安全性的方式。理想汽車同樣如此,只不過當“i8撞贏8噸卡車頭”的視頻一放出,迅速引起全網熱議。尤其是網友發出之前極狐汽車與卡車碰撞的視頻作對比,巨大的反差也讓網友越發質疑,理想汽車的在做碰撞測試的準備工作時是否合規?
而卡車頭的生產商乘龍卡車更是直接打假,發布“活著才有資格談理想”、“底線不可破”等海報,母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發布侵權聲明,一時間理想汽車被卷入輿論漩渦。不少人吐槽:該事件給廠家提了個醒,以后做宣傳時得要有底線。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東風柳汽,巨大的輿論流量讓這家老品牌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
理想汽車對上的,是國產卡車界的老炮
的確,東風柳汽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企業,其成立于1954年,已超過70年歷史,創造下多項中國第一:1981年成功研發中國首輛柴油卡車,1992年生產中國第一輛平頭卡車,2003年中國南方第一輛重卡上市,故而有“柴油東風,柳汽正宗”的說法。時至今日,東風柳汽不僅獲獎無數,創造多項技術專利,還不斷推動中國卡車工業成長。
到了新能源時代,東風柳汽已形成覆蓋純電、氫燃料、混動、換電等在內的多元化技術路線。并且在6月份的品牌日上,東風柳汽還發布了 "乘龍翼威" 新能源序列,其中翼威5是乘龍首款全正向開發的新能源重卡產品,搭載的是自主研發的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雙驅最大輸出938馬力,電量從20%充至80%的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綜合續航里程450km以上。
東風柳汽也以這些新產品為基礎,構建"人-車-貨-路-場"聯動的全場景解決方案矩陣,加速構建新能源商用車全價值鏈服務體系,推動物流行業綠色轉型。
至于近期最受關注的安全方面,乘龍卡車使用了行業首創的骨框架駕駛室結構,即駕駛室關鍵受力節點采用高強度鋼板焊接形成環形結構,有更好的吸能效果。所以在碰撞發生的時候,會避免駕駛室潰縮,該設計讓乘龍駕駛室通過德國標準碰撞試驗(EEC R29),達到歐卡的標準。除此之外,車輛的液壓鎖能夠合計能承受9.4噸的拉力,達到行業領先水準。換而言之,除非是用戶忘記關閉液壓鎖,不然與乘用車發生碰撞,是不會影響到駕駛室。
可以說不論是動力技術還是安全技術,乘龍卡車都是走在了行業前列,是中國卡車工業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并且也得益于全面的技術優勢,乘龍卡車承擔起中國汽車出海的先行者,進入越南、東南亞市場,逐漸突破歐洲、俄羅斯等中高端市場。
但需要注意的是,東風柳汽除了有卡車,新生代新能源乘用車也始終追隨時代的腳步前進。其乘用車品牌東風風行,同樣是中國乘用車的先行者。
與時俱進,夯實中國乘用車先行者地位
回溯過往,東風柳汽在2001年推出的首款自主MPV——菱智MPV,東風風行品牌就此誕生。而這款車憑借高品質、宜商宜家的產品特性,迅速收獲早期創業青年的青睞,被稱為”創富神車”,如今累計銷量已超百萬。
因此有人認為菱智MPV這款車奠定了東風風行品牌親民的基調,東風風行積極深耕創業賽道。其中2012年推出覆蓋微客、輕客、家用細分的小排量MPV產品菱智M3和菱智V3。2013年-2016年推出了滿足商務需求的菱智M5、風行CM7、風行F600,以及進軍物流市場的菱智V3廂式車。在燃油車時代,東風風行菱智家族全面布局了多功能MPV能進入的細分,成為宜商宜家用用車的代表。
而到了新能源時代,東風風行一方面繼續加碼菱智家族的轉型,推出提供純電、增程動力版本的菱智PLUS,更好滿足新時代家庭和創業需求。另一方面就是打造星海家族,進軍中高端市場。
得益于東風新能源的技術矩陣,東風風行得到馬赫動力,800V高壓平臺,EMB+SBW電子線控系統,高性能底盤,支持高速NOA的Fx-Driver領航駕駛輔助系統的助益,產品力保持與時代接軌的狀態。其中星海V9便是集大成者,純電續航可達200km,綜合續航超1300km,饋電油耗5.27L/100km。
并且在成熟的工業體系下,星海V9能實現從「千人一車」到「一車千面」的跨越,滿足多元化用戶的需求。未來東風風行海將繼續深耕“量子架構”和“馬赫超級增程”兩大核心技術,力爭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從這一系列的歷程也能看出,央企的技術底蘊,絕非新勢力造車可輕易比擬的。更為全面的市場布局和技術布局,讓東風風行能商用、乘用一起走,始終保持市場活力,夯實中國乘用車先行者地位。
貴言堂:
管中窺豹,從東風風行和乘龍汽車的技術發展,能看到一個央企的面對時代浪潮時的擔當和決絕。并且借由的這次碰撞事件的流量,讓全網更深入了解東風柳汽的技術底蘊。因此與其說理想汽車為東風柳汽做了嫁衣,倒不如說其正在用技術證明自己,未來乘龍汽車、東風風行都將在各自的領域繼續發力,打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