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奧迪首款基于PPE豪華純電平臺打造的國產車型,奧迪Q6L e-tron從推出開始便吸引了較多關注,作為一款中型純電SUV,新車不僅擁有了全新架構的支持,更是通過一系列本土化合作,在智能化層面也擁有了出色的表現。目前新車推出了兩種版本,分別采用標準SUV與Sportback轎跑造型,新車預售價35.3萬元起,計劃于2025年8月7日正式上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車型值得選擇嗎?
產品力解讀:
2025款奧迪Q6Le-tron依托PPE純電平臺進行打造,均采用205kW的后置電機,整車搭載了107kWh的電池組,CLTC工況續航可達752km和709km,滿足了長途中出行需求。全域800V高壓平臺是技術亮點,支持270kW的快充功率,完成10%-80%的電量補能僅需21分鐘,10分鐘充電可增加約294公里續航,在高速服務區僅需上個廁所的時間便能輕松出發。值得一提的是,電池組部分采用CTM結構加固,同時配有9層玻璃鋼纖維護板,通過了嚴苛的碰撞測試,實現了“防彈級”防護。
智能化方面,2025款奧迪Q6Le-tron搭載了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系統,配備雙激光雷達,并帶有自動清洗功能,與13個攝像頭及5個毫米波雷達形成了360°感知網絡,其中無圖城市NCA智能領航輔助功能針對中國復雜路況進行優化,除此之外還支持高速領航NOA、城區擁堵跟車及全場景泊車功能,并預留了L3級升級空間。
與國內新勢力品牌相比,奧迪Q6Le-tron的優勢在于延續了德系駕控基因,整車采用前后多連桿懸架組合,在調校上保持了精準的指向性和優異的濾震性能,并非像國內大部分新勢力品牌一味追求偏軟的阻尼設定,奧迪Q6le-tron還兼顧了彎道支撐性。漸進式轉向系統在低速時靈活、高速時沉穩,最小轉彎半徑僅6.2米,提升了狹窄路段靈活性。
座艙內部,2995mm的軸距提供了寬敞的后排空間,座椅針對中國用戶優化坐墊長度與軟硬度,兼顧支撐性與久坐舒適性。座艙內搭載了11.9英寸+14.5英寸的曲面雙聯屏,同時副駕區域也增加了10.9英寸的娛樂屏,加上AR-HUD顯示,形成了多屏化的智能交互設計。
競品對比:
從2025款奧迪Q6Le-tron的定價和定位來看,國內的主要競品是理想L8和問界M7。與兩款競品相比,奧迪Q6Le-tron的優勢首先是操控,PPE純電平臺加上前后多連桿懸架,擁有德系精準轉向和高級的行駛質感,電機的動力輸出刻意模仿燃油車線性感受,配合三檔可調動能回收,顯著降低乘客暈車概率。
與之相比,理想L8采用增程式動力,并搭載了空氣懸架+CDC減震,側重家庭舒適性,但過于柔和的阻尼調節,讓整車有一種開船的飄忽感,問界M7則搭載華為DriveONE電驅系統,加速力道較為迅猛,在調校上會給乘客帶來顯著的眩暈感,同時底盤調校偏軟,彎道支撐性不足。
智能化方面,奧迪Q6Le-tron搭載定制化華為乾崑智駕,雙激光雷達+32個感知硬件,無圖L2+級輔助功能覆蓋高速/城區/泊車全場景。車內也采用了曲面屏+副駕娛樂屏+HUD顯示,在智能化表現上達到了領先水平。
與奧迪Q6Le-tron實力相當的為問界M7,鴻蒙座艙加上華為乾崑智駕有著相當的使用體驗,但奧迪Q6Le-tron在硬件配置上略微占優。理想L8雖然同樣配有智能座艙,但在智駕層面的設計表現略弱于華為。
定價策略及未來銷量預測:
奧迪Q6Le-tron以35.3萬元至40.3萬元的預售價切入市場,從定價水平來看低于市場對奧迪純電旗艦SUV的預期。畢竟PPE純電平臺、800V高壓架構、107kWh電池等硬件配置,35.3萬起售價已接近成本,但奧迪通過“裝備禮”的方式變相降價,通過限時贈送價值6萬元的智駕包和舒享配置,實質上降低了入門門檻。
從短期銷量來看,預計奧迪Q6Le-tron月均可達2000-3000臺的水平,開啟預售后,前8888名用戶在一系列權益下能釋放購買力,疊加品牌存量用戶轉化,在新車發布后有望迎來銷量小高峰,但也需注意,8月新車上市后將直面小米YU7、問界M8等新勢力新品,目前奧迪純電渠道認知度尚需培育。
而對于中長期的銷量表現來看,能否取得較快的增長取決于奧迪Q6Le-tron在第一批用戶使用后的口碑,與后期渠道的建立,不過目前奧迪剛剛加速推進新能源化轉型,后期還需解決產品陣列布局的問題。
總結:
作為傳統豪華品牌中率先完成本土化智能升級與電氣架構革新的車型,奧迪Q6Le-tron的產品表現與富有誠意的定價,都為后期新車正式上市帶來了較好的氛圍基礎,而新車也有望重塑35萬級豪華純電市場格局,但短期內奧迪需打破用戶對傳統豪華品牌智能化能力的質疑,同時也要加速奧迪純電渠道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