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種種,新勢力品牌通過顛覆性的定價策略和越級配置,正在改寫行業規則。這場變革的核心在于極致的產品力和場景精準化,最終受益的將是消費者——用更低成本獲得更高階的出行體驗
極致的產品力重構市場新格局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技術普惠的爆發期,以往專屬豪華車的尖端配置正加速下探至10-20萬主流價格帶。這場"技術平權"運動不僅重構了市場競爭格局,更讓普通消費者以親民價格享受到百萬級豪車的核心體驗。
極氪007GT通過全系標配禾賽ATX激光雷達、31顆感知硬件及雙NVIDIA Orin-X芯片(算力508TOPS)打造高階智駕功能,依托規模化生產和國產供應鏈將原本40萬以上車型的硬件配置下放至20萬價格區間,2025年激光雷達均價降至0.64萬元/套進一步提升了成本優勢,使其在2025年4月上市后首月交付量達10,123臺成為極氪最快破萬車型,5月以8,400臺銷量位列20萬元以上純電轎車市場前三;
樂道L90同樣體現了“技術普惠”戰略,通過高端技術下沉、精準定價和家庭場景創新實現市場突破。蔚來樂道L90整車購買價26.58萬元起(電池租賃方案17.98萬元起),產品力直接對標30萬級競品,形成價格碾壓優勢。
產品力上全系標配85kWh電池組(后驅版CLTC續航605km)、7顆800萬像素攝像頭+Orin-X芯片的純視覺智駕方案,并采用鋼鋁混合車身(鋁合金與高強度鋼占比84%,扭轉剛度38,150Nm/Deg)和VIP三排空間設計(軸距3110mm,三排坐墊高度330mm),市場反應火爆,上市首日因訂單激增導致銷售系統癱瘓,門店出現深夜排隊鎖單現象,
上述三款車型,都是以極致的產品力打開了新的市場格局。
新勢力品牌內部高強度競爭
新勢力車企通過“硬件頂配+價格腰斬”策略打破汽車市場的階級固化,本質上是技術普惠與商業模式創新的雙重革命。傳統汽車市場長期以品牌溢價作為社會階層標識(如BBA代表中產,保時捷象征富裕階層),而新勢力通過“高配低價”策略剝離了汽車的原有的符號屬性。例如小米SU7以20萬級定價提供更高級豪車型的智能配置,模糊了“豪華品牌”與“大眾品牌”的界限。
新勢力還通過自研和外采并行的策略來重構成本結構,既控制成本又縮短研發周期。和傳統車企依賴Tier 1供應商的“高成本慢迭代”的模式截然不同。我們以小鵬為例。小鵬的“扶搖”架構通過高度集成化設計(如一體式鋁壓鑄、CIB電池技術等)減少了零部件數量,零部件通用化率達80%,研發周期縮短20%。
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其本質是效率戰,是技術迭代和供應鏈效率的外化表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消費者享受的是“技術紅利”而非“降價閹割”。2025年,這種情況更多的發生在先發車型和后進車型之間。比如零跑C16增程版以15.58萬元的起售價,提供激光雷達、高通8295芯片、6座布局等高端配置,入門價為15.58萬;再看理想L8,幾乎是同樣的配置,但是價格卻是零跑C16的一倍還多,入門價32.18萬。通過“30萬元配置賣15萬元”的極致性價比,零跑成功在消費者心中烙下“高配不貴”的標簽。
如今,“高配不貴”的陣營里又加入了樂道L90這個新進成員。試想一下,樂道L90定位大型SUV,最低售價還不到18萬,誰看誰不迷糊啊。這種策略顛覆了“越貴越高級”的消費認知,改變了市場的消費觀念。
新勢力內部高強度的競爭,不僅打破了傳統車企依靠配置分級維持利潤的商業模式,而且還一遍一遍重演,以至于在新能源汽車內部也出現“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格局。
百姓評車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市競爭進一步加劇,像零跑、樂道等品牌“不講武德”現象也將會越來越多。這本質上就是各家品牌(特別是非頭部品牌)為了生存的需要,新技術和新產品的迭代力度更加猛烈的結果。這場變革已從單純的價格戰升級為“技術-生態”的全維度競爭,將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完成最終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