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今年沖刺百萬銷量的目標,吉利銀河發起新一輪沖鋒。
5月9日晚間,吉利銀河星耀8以11.58萬元的起售價入局中高級電混轎車市場,將“起步即旗艦”的野心昭然若揭。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吉利銀河1-4月銷量已突破35.6萬輛,累計銷量超93萬輛,不出意外,它在5月將實現百萬交付。
從2023年4月首車下線到百萬輛交付,吉利銀河僅用25個月;今年,吉利銀河朝著品牌年銷百萬的目標狂奔。
在智能化競賽白熱化、價格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吉利銀河正通過技術下沉、產品升維與營銷革新,試圖在紅海市場中撕開一道裂口。
在發布會后的采訪中,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長易新宇等高管反復強調,“安全是‘1’,其他都是‘0’。”安全,也成為星耀8技術路徑的最佳注腳。
作為首款搭載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中高級轎車,星耀8在“油電共生安全”上實現了行業首創的“油、電、氣隔離設計”與“六橫四縱油電保險艙”。其星甲籠式車身采用一體式熱成型硼鋼門環,配合“三葉草”泄力結構,整車扭轉剛度達43000N·m/deg,遠超同級競品。被動安全之外,星耀8的EMA高速緊急轉向輔助系統可在120km/h時速下主動避障。
智能化層面,吉利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線:將選擇權交還用戶。盡管全系標配千里浩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5R2V配置、100TOPS算力),但吉利仍推出基礎輔助駕駛版型,以“標配但不強制”的策略降低購車門檻。
這一決策背后,是吉利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并非所有用戶都需要高階智駕,強行標配只會抬高成本。”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坦言。
更值得關注的是,吉利正通過技術開放強化行業話語權。耗資20億元打造的全域安全實驗中心,首次實現極端環境下的智能駕駛測試與多角度碰撞模擬,未來將向全行業開放。“安全是吉利的基因,但我們過去‘只做不說’。現在,我們要讓用戶看到安全背后的體系力。”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李傳海表示。
“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解決真實痛點。”范峻毅在采訪中反復強調。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力的競爭早已超越“參數對比”,進入“情緒價值”時代。營銷策略的成敗往往決定產品的市場表現。吉利銀河星耀8的上市策略,展現了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思維轉變。
范峻毅在采訪中透露,星耀8的定價并非簡單壓縮成本,而是通過“配置下移”和“工藝創新”實現價值傳遞。例如,霽海藍車色的研發耗時1000小時,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千里浩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全系標配,但為滿足不同需求推出“基礎版”和“高階版”兩種選擇。這種“用戶主權”思維,既避免了“功能過剩”的浪費,又保留了產品的技術領先性。
截至2025年4月,吉利銀河已建好的渠道是997家,在建的176家,渠道整體突破1000家。但范峻毅強調:“渠道數量不是終點,質量才是。”
在新能源汽車用戶需求日益場景化的背景下,吉利銀河將渠道分為“A網”和“星網”,分別聚焦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差異化服務。例如,星網渠道在三四線城市鋪設“社區體驗店”,通過“場景化試駕”和“家庭出行解決方案”增強用戶粘性。
不過在整體市場營銷策略上,吉利銀河顯得克制、務實。范峻毅指出,產品是船,營銷是帆。帆太大,船會翻。
范峻毅與林杰等高管開通微博,并非打造個人IP,而是將其作為“用戶之聲”的傳遞通道。“去年用戶對Flyme系統的升級需求,就是通過微博反饋直達研發端。”范峻毅表示。
李傳海透露,今年是吉利銀河的產品大年,下半年還會有一些滿足國家標準要求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車型出來。
此外,星愿、銀河E5等現有爆款車型,將通過配置升級與口碑營銷穩住基盤。“用戶轉介紹率是星愿銷量爬升的關鍵。在南京,一個小區甚至停滿星愿,顏色都不重樣。”范峻毅舉例稱。
然而對吉利銀河來說,年銷百萬只是起點,真正的競爭在下半場。
盡管1-4月銷量已突破35.6萬輛,但星耀8所在的中高級電混市場也有比亞迪漢等強敵。吉利銀河的“高質優價”策略雖能快速打開市場,但也需要向市場回答,如何避免陷入“以價換量”的利潤陷阱,以及品牌向上如何破局等問題。
比亞迪的垂直整合能力、華為的智能化光環、新勢力的用戶運營方法論,都在擠壓吉利銀河的生存空間。但吉利銀河的底牌在于:背靠集團39年的制造積淀,它比新勢力更懂成本控制;相比傳統車企,它的轉型包袱更輕。正如范峻毅所說:“兩條腿走路(燃油+新能源)是正確的,也是最穩健的。”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單純的價格戰無法持續,唯有通過技術定義、產品創新和用戶共創,才能在“紅海”中開辟“藍海”。當這場圍繞“百萬銷量”的戰役接近尾聲時,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這也將決定吉利能否借此,重回“自主品牌一哥”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