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進行了2025新能源極限續航挑戰,選取了市面上熱門的單電機轎車,測試條件是保持全車滿載、空調22℃ AUTO模式、120km/h勻速高速行駛,并且選擇運動駕駛模式,動能回收關閉或調至最低,從測試成績來看,小米SU7、極氪007和比亞迪漢L分列前三,不過這次測試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小米SU7:
小米SU7 2024款830km后驅Pro超長續航版以457.7km的極限續航里程穩居轎車組第一,其CLTC工況續航830km的官方標定值在測試中達成率高達55.1%,極限電耗僅為20.60kWh/100km。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小米在三電系統與能效管理上的多重優化,整車采用了高能量密度電池與高效電機組合,在120km/h高速勻速行駛時仍能保持較低能耗。
車身的流線型設計與輕量化材料應用則進一步降低了風阻與整備質量,間接提升續航表現。此外,車輛在運動模式、動能回收關閉的極端耗能狀態下,仍能通過精準的熱管理系統維持電池穩定性,避免因高溫或持續高負荷導致的續航衰減。
極氪007:
007 2025款870km后驅長續航智駕版以408.3km的極限續航位列第二,與小米SU7存在近50km差距。作為定位中高端市場的純電轎車,測試中,極氪007在滿載、空調22℃ AUTO模式下持續高速行駛,電池包溫度始終穩定在35-40℃區間,未出現明顯的續航跳水現象,印證了其源自SEA浩瀚架構的電池技術。不過,相較于小米SU7的“超長續航”的設定,極氪007更側重性能取向,因此在電耗上會相對較高。
漢L:
漢L 2025款EV 701km后驅激光雷達旗艦型以376.1km的成績緊隨其后,作為比亞迪旗艦轎車的迭代車型,其表現延續了品牌在電池領域的傳統優勢。漢L搭載的刀片電池以安全性與長壽命著稱,配合寬溫域熱泵系統,在高溫環境下的續航保持率相對穩定。
測試數據顯示,該車701km的CLTC續航實測達成率約54.2%,略低于小米SU7。值得注意的是,漢L在測試后期出現電耗小幅上升,推測與其偏重舒適調校的懸掛系統和整備質量有關,較高的簧下質量可能增加了高速行駛時的能耗。
本次測試迎來了一些爭議,部分 每天認為這項測試 并不“極限”,以120km/h的時速在高環上進行巡航反而是整車較為舒服的工況,但部分媒體卻認為長時間高速巡航已是平時少見的用車場景。值得一提的是,測試的高環路段擁有1500米直線段與49.39度最大彎道傾角,不僅考驗車輛的高速續航能力,更對動力系統的耐久性與底盤穩定性提出挑戰。
在此條件下,三款車型的實測續航可視為“長途自駕的最低保障”,若用戶計劃行駛300km高速路程,參照小米SU7 55.1%的達成率,在出發前置至少需要預留545km的CLTC續航里程,以避免途中電量告急。
三款車型的成績折射出當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小米SU7的崛起標志著新勢力品牌在三電技術上的快速突破,其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與軟件算法優化,成為了車市黑馬。極氪則依托吉利集團的制造底蘊,打造出高端化的產品表現。
比亞迪則憑借刀片電池、DM-i等自研技術構建護城河。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此次測試中披露的“續航兜底系數”比單純的CLTC參數更具參考價值,建議購車時優先選擇達成率超過50%的車型,這樣也能降低實際使用中的續航焦慮。
結語:
小米SU7、極氪007與比亞迪漢L在2025新能源極限續航測試中的表現,不僅是各自技術實力的展示,更推動了行業從“紙面參數比拼”向“真實場景驗證”的轉變。隨著三電技術的持續迭代,未來純電車型的“極限續航”與“日常續航”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為用戶長途出行提供更堅實的信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