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牌樓 ,一提它勾起我兒時的記憶,小時候,住在前門外的東珠市口西口,距離繁華的商業區前門大街和碩大壯觀的“五牌樓”,僅僅一步之遙,故此這條大街和幾柱沖天的五牌樓,可是沒少光顧。逛前門大街,一是沖街中當間路西的大柵欄胡同去的;因為那里有不少老戲園子,路南的三慶園、路北的慶樂園、廣德樓,不光看戲還看電影,門框胡同里的同樂影院,看韓蘭根、殷秀岑一瘦一胖兩個影星的滑稽片;再有西頭路南的大觀樓影院,那時演的是美國武俠片“泰山系列”;打得七葷八素,有時還嚇得毛骨悚然,只好閉上眼睛,可只要換了新片,還捺不住跑去看;再一個還是沖大街路東的鮮魚口胡同去的,因為街當中間有個華樂園,后來改名大眾劇場,周六、周日,主要是看中國戲校小科班的日場戲。戲看完了,出鮮魚口,奔胡同西口的“獨一處”飯莊子,吃幾個“燒麥”,然后再北行就到了鼎鼎大名“五牌樓”根底下了,路東有個福建人林姓開設的慶林春茶葉鋪,花五分錢買一包小葉茶,香噴噴的,回家獻上,也免去家長對我半天不在家的申斥。這茶葉鋪的老板,愛文藝,他的兒子就是話劇藝術家林連昆。然而再往北走,眼看要和這座五牌樓撞在一起了,路東有老字號大北照相館,我一定要走到大北照相館的櫉窗前看一看,這個櫥窗里經常擺放一些京劇藝術家的戲裝或便裝照片,每次來,都希望有眼福,看到窗里又換了新的藝術家的照片,那是很大的收獲,您看,從小我對京劇的 癡迷程度有多深。說了這么多,主要還是要引出前門樓子前的“五牌樓”,這可是中外馳名的一座牌樓。
先得解釋一下,什么叫牌樓?牌樓也有人管它叫牌坊,但它們還是有些小區別,留在后面再說。牌樓是一種裝飾性或紀念性的建筑物。其主要特征是由四個或六個并列的柱子構成,上面有檐,形成門洞式的結構。剛才提到的老北京的五牌樓,就是由六根油漆彩畫的木頭柱子高高豎立起來,插入下面堅固的雕刻花紋石墩子里面,柱子之間是木制的橫梁,也都是油漆彩畫 ,上面還有類似屋頂的檐頭。五牌樓的五個門洞,比較寬闊,當年可以通行有軌電車和小汽車。但是也曾險遭覆滅,20世紀五十年代初,為了使前門這條商業街,諸多車輛和如織的行人交通更加順暢,也曾將此牌樓拆除,但在2008年,本著保存中軸線上的文化遺產,體現文化自信,又重新復建前門大街的這座五牌樓,復建后的這座老牌樓,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油彩花繪一如往昔,但色彩更艷麗明亮、輝煌大氣。而前門大街也改成步行街 ,汽車甚至自行車,一律免行。
老北京還建有單牌樓和四牌樓,西單路口有單牌樓,由四根豎立木柱組建而成,三個門洞,上有檐頭;東單路口也有個單牌樓,通過兩個單牌再往北走,西四和東四四個路口,各有相同的四柱三洞的四個牌樓,故又名四牌樓,西城和東城的,為了加以區別,單牌樓和四單樓前面各加西或東一個字,便區別開了。這幾座牌樓為了交通便利,也在 20世紀50年代初給挪了挪窩,整個拆了,還有長安街上,天安門左右的府右街和王府井口上的兩牌樓,同時給一鍋端,最后復建到陶然亭公園內,在水明如鏡的湖畔,佇立著俯看游人,更添一番風景。
牌樓多建于大街巷口最顯眼的地方,除此之外,大凡名勝之地、著名廟宇、陵墓、園林或皇宮府苑等地方,大都門前建有牌樓,一般做為裝飾品,此外,也用于褒獎節孝、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等突出人物。
牌樓的材質多種多樣,包括木頭、玉石、磚木、琉璃等,每種材質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風格。此外,牌樓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是中國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大的慶祝活動中,人們也會用竹桿、木料等扎彩搭成臨時的牌樓,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什么時候有的牌樓?那可早了去了。牌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最初是作為旌表節孝的紀念物而存在的。牌樓起源于大的宅門內,后來逐漸從宅門中分離出來,建于大街或胡同口,成為古時候劃分民居區域的標志。
還有一種說法,牌樓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紀,也即宋朝時,可見牌樓的淵源是老早的事啦。隨著時間的推移,牌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標志、表彰、紀念和裝飾等多種功能的建筑,并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再說牌樓和牌坊的些小區別。雖然都是豎立起來門樓式樣的建筑物,但 還是有區別的,首先,牌樓多有指示性的,說明某個名勝之地或宮殿、廟宇,街巷即在此地,而牌坊則 負有重大使命,常常以旌表某人、其地為主,似更有些莊嚴、名利性質。還有,牌樓都是木柱子,頭上有屋檐樣的檐頭,而牌坊基本上都是由厚重的名貴石料組成。沒有檐頭,橫樑上刻有匾額 ,全是溢美之地,如果是皇家或官府旌表某個貞婦烈女的“貞節”牌坊,則寫有什么“節烈千秋”,“松節冰心”等等歌頌之詞。這個建筑物倒是很美,但是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到了明清兩代,倡導程朱理學,把婦人的貞節提高到一個從來沒有的高度,大肆歌頌封建禮教,極力提倡婦女守寡期間,不管年歲長幼,一律守身不嫁,泯滅人性達到頂峰。20世紀50年代,劇作家陳仁鑒改編的莆仙戲《團圓之后》,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封建倫理吃人的事實,這個戲講述了新科狀元施佾生為其守寡的母親葉氏請來“貞節牌坊”,實際上施佾生之母葉氏與舊情人鄭司成重逢后暗中往來,竟被知府杜國忠發現。葉氏為保兒子聲譽自縊,新娘柳氏為維護婆婆名節自認忤逆逼死婆婆,后被收監。施佾生在得知真相后陷入痛苦與矛盾,最終與實際是其父的鄭司成同時悲憤自盡。對封建倫理道德進行了有力的批判,一座貞節牌坊引來了全家的覆滅,此劇曾被譽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
最后咱們再來說說老北京的琉璃牌坊。這種牌坊的材質,那可是各種牌坊中最貴重的。它是一種以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通過高溫燒制而成的稀有裝飾品。其色彩流云絢爛,晶瑩剔透、各種色彩奪目。中國古代制作琉璃的最初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后制成。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稱之為“五色石”。由于古代民間很難得到琉璃,因此琉璃甚至比玉石還要珍貴。原因之一,琉璃的制作工藝太復雜了,通常需要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進行燒制。常見的琉璃種類包括手工琉璃和脫蠟琉璃等。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藝尤為復雜,需要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進行燒制,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能前功盡棄,以失敗告終,可見其難度之大,因此,它的成品比較少見,主要用于裝飾品、禮器和隨葬品。但它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卻發揮了較大作用,琉璃的重要裝飾構件,常用于宮殿、廟宇、陵寢等莊嚴肅穆之地,成為重要的裝飾構件,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的牌坊上,往往見其真面目。老北京現存的琉璃牌坊不多,僅有十處。據文字記載為:
一,東岳廟琉璃牌坊:位于朝陽門外,是磚石結構琉璃牌坊。
二,國子監琉璃牌坊:位于皇帝講學宮殿“辟雍”前面,是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
三,臥佛寺琉璃牌坊:位于西山臥佛寺,具有精美的琉璃工藝。
四,頤和園智慧海琉璃牌坊:位于排云殿上方,智慧海無梁殿前。
五,香山昭廟琉璃牌坊:位于香山公園內的昭廟前,額題鐫刻著漢、滿、蒙、藏四種文字。
六,北海小西天琉璃牌坊:共有四座,分別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些就基本涵蓋了北京的十座琉璃牌坊。這些琉璃牌坊不僅是北京的瑰寶,也是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瑰寶,不僅美艷奪目,而且富有歷史文化深刻內蘊,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極具觀賞價值。
這十座琉璃牌坊,我最熟的是東岳廟對面的那座 巍峨高聳的琉璃牌坊。這座牌坊在朝陽門外神路街上路南,后面就是日壇的北門,世紀50年代初,我上初中時,經常跑去朝陽門外神路街,因為這地方有幾家小戲園子,大街北一家較大的叫朝陽劇場,大街南還有一家較小的似乎叫群眾劇場,年深日久記不太準了,小戲園子也常來大演員,比如,我就在南邊的小戲園子,看過四小名旦宋德珠領銜演出的《穆桂英大破洪州》,她扮演后部的穆桂英,雖然當時他已經很瘦,但后面扎著大靠和遼兵的開打,還是很精彩,跑起[園場]來,很快很穩,背上的靠旗紋絲不動,我們都給叫好鼓勁。
因為去看戲,常常路過這座東岳廟的琉璃牌坊,當時就覺得這牌樓這么壯觀大氣,好大的氣場,使我常在牌坊下 流連忘返 ,甚至用手去撫摸那些堅硬的石柱,(那時牌坊前還沒有安放柵欄),抬頭仰望那三座高高的門樓,和黃綠相間雕刻著各種叫不上名之彩繪花朵的琉璃磚。特別是上面的匾額,寫著“永延帝祚”,尚不懂是什么意思?心中總有一絲懸念,最近為寫這篇文章,查資料,方得知該牌坊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到現在近四百二十年而未毀,真可以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而“永延帝祚”的意思,我也早已經弄明白,就是要東岳大帝保佑明朝江山永遠存在,當然這只是一廂情愿。就跟曾有人說,匾額上的字是明代大奸臣嚴嵩所寫,實際上 嚴嵩死于該牌坊建造之前,這簡直成了相聲的包袱。綜上所述,可見牌樓也好,牌坊也罷,雖然是舊時的產物,但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蘊和悠久的歷史信息,同時又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所以它們的存在,也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