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神2》外包建模,看影視行業的“失控”
曾備受期待的《封神2》,如今卻因特效外包建模問題淪為觀眾的笑柄。這部打著“東方神話史詩”旗號的電影,本應憑借頂級特效為觀眾呈現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可現實卻令人大跌眼鏡。
從網友爆料來看,影片中殷郊的“三頭六臂”法相建模預算僅5000元,還要返點500,執行方最終到手4500元。如此低的預算,與影片號稱的高額投資形成了強烈反差。當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那塑料質感十足、動作僵硬、形象與廣告高度相似的殷郊法相時,內心的失望與憤怒可想而知。這哪是什么神話英雄的超凡變身,簡直就是一場“五毛特效”的鬧劇,直接把史詩感摔得粉碎。

這種粗制濫造的外包建模,首先是對觀眾的極大不尊重。觀眾滿懷期待走進影院,為的是享受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而不是被這種敷衍的特效“侮辱”雙眼。在如今這個信息透明的時代,觀眾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不斷提升,他們不再愿意為這種缺乏誠意的作品買單。《封神2》的口碑崩塌,正是觀眾對這種不尊重行為的有力回擊。
從行業角度來看,外包建模的亂象也暴露了影視制作產業鏈的嚴重問題。中間商層層抽成,導致真正用于特效制作的資金少得可憐,這不僅嚴重影響了特效的質量,也阻礙了中國電影工業的健康發展。當資本游戲取代了藝術創作,當賺錢的心思蓋過了對作品品質的追求,整個行業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此品睒s的影視市場,實則充斥著大量華而不實的作品,真正有內涵、有品質的佳作卻寥寥無幾。
再者,這種外包失控的現象,也反映出電影制作方在管理和監督上的嚴重缺失。一部電影的特效制作,從前期策劃、模型設計到最終呈現,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把控。然而,《封神2》的制作方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任由外包環節失控,對特效質量不聞不問,最終導致影片口碑和票房雙雙失利。
對于《封神2》而言,此次外包建模事件無疑是一次慘痛的教訓。但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的問題,更是整個影視行業需要深刻反思的問題。我們期待中國電影能夠真正回歸到藝術創作的本質,尊重觀眾,尊重每一個參與創作的人,用真誠和匠心打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而不是讓觀眾一次次在影院中失望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