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置換補貼和廠商優惠的雙重刺激下,汽車消費市場熱度不減,車企訂單量穩步增長,新車銷量不斷上漲,同時也推動了二手車市場的增長。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最新數據,2024年10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71.15萬輛,環比增長3.20%,同比增長6.37%,交易額高達1118.44億元。在2024年的前10個月,二手車累計交易量為1592.83萬輛,同比增長5.48%,同比增加了82.75萬輛,累計交易額為10510.76億元。在置換高峰的推動下,大量優質車源進入市場,提升了市場交易的活躍度。面對2000萬輛的交易目標,二手車市場有望再次刷新行業紀錄,持續回暖。
政策推動市場回暖
今年3月,商務部聯合其他13個部門推出了《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緊接著《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也正式公布。7月,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進一步發布了《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其中對購買新能源車及2.0L以下排量燃油車的報廢更新補貼額度進行了提升,分別達到了2萬元和1.5萬元,相較于之前的補貼額度,分別增加了1萬元和8000元。

于是在今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宣傳成為了汽車市場的焦點。這一政策不僅加速了老舊車輛的淘汰和更新,也使得二手車置換車源迅速增長,同時也激發了車主更新車輛的需求,從而提高了二手車市場的交易活躍度。
截至11月7日,全國提交的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已突破170萬份,且每日申請量保持較高水平。商務部消費促進司的二級調研員宋英杰預測,這一數字將持續顯著增加。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預計,2024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望首次超過2000萬輛。

在政策的持續刺激下,今年二手車市場逐漸復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預計,今年二手車交易量將同比增長超過15%,有望突破2100萬輛,甚至可能達到2200萬輛。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9月份國家報廢更新政策的實施,二手車業務和汽車報廢更新活動正在蓬勃發展,顯示出中國二手車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以舊換新”政策的年度目標預計將順利達成。
“價格戰”下全行業陷入難題
隨著市場的逐漸復蘇,汽車行業的價格競爭愈發激烈,這種價格戰的趨勢也蔓延到了二手車市場,影響到了各個價格區間的車型,無論是經濟型車還是高端豪華車,無論是新能源還是傳統燃油車,今年都受到了價格戰的影響。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最新數據,10月份二手車市場中,價格在3萬元以下的車輛占據了最大市場份額,達到了34.4%,而3萬元至5萬元的車輛占據了21.1%;相比之下,15萬元至30萬元的中高端車型僅占8.1%,而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市場份額僅為2.5%。
從價格分布來看,10月份的二手車交易價格相較于9月份有所下降,10月份二手車交易價格較9月份整體呈現出一種分化趨勢。低價二手車需求增加,而部分中部價格區間的二手車需求有所下降。
這種趨勢導致二手車利潤持續下降,盡管“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了交易量的增長,但并未能有效支撐二手車價格,市場上的低價競爭和微薄利潤,甚至虧本銷售的風險依然存在。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研,目前有高達92%的二手車商面臨虧損,行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即便在銷售旺季,二手車的低價交易未能顯著減輕經銷商的經營負擔,超過30%的經銷商仍舊感到資金壓力沉重。

為了擺脫困境并利用政策優勢,二手車商正在積極探索多元化轉型策略。這些策略包括創新銷售模式,如轉型為平臺型二手車商,利用線上直播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追求薄利多銷;從傳統燃油車轉向新能源二手車,以適應市場變化;從單純的車輛銷售轉型為提供車輛檢測、評估和金融貸款等增值服務的服務商,以增加利潤空間;以及與線上二手車電商平臺合作,擴大業務規模。
二手車市場的真正復蘇不僅需要交易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在達到2000萬輛交易量后,如何與新車市場建立健康的互動模式,并通過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經營上的實質性回暖。
汽車以舊換新具備可持續性嗎?
隨著以舊換新申請的持續增長,人們開始關注那些參與以舊換新政策后被淘汰的車輛去向。
根據政策,可享受置換補貼的車輛包括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老舊燃油車(需在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注冊)、2013年6月30日及之前注冊的柴油車和其他替代燃料汽車,以及2018年4月30日及之前注冊的新能源乘用車。
這些車輛中,有些可能已經使用了超過13年。但如果車主一直保持良好的使用和保養習慣,或者車輛本身質量非常可靠,這些車輛在參與以舊換新后,仍有可能保持較好的性能,繼續在道路上行駛。

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舊車的價值并確保資源的高效利用,市場通常會對舊車采取了一系列科學的處理措施。對于那些車況尚好且具有市場潛力的車輛,會進行包括外觀修復、內飾清潔和機械部件檢修在內的全面翻新,并以合理的價格在二手車市場上銷售。對于車況不佳但部分零件仍有價值的車輛,一般會進行精細化的拆解和再制造,以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至于那些無法翻新或拆解后有價值的車輛,將進行專業的分類回收,將車輛拆分為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促進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在報廢汽車的處理過程中,環境保護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點。因此,所有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包括廢油、廢電池、廢橡膠等,都必須遵循嚴格的環保標準進行處理,以保護環境不受污染。

通過妥善處理報廢汽車,我們能夠回收大量的寶貴資源。具體來說,1000萬輛報廢汽車可以回收1035萬噸鋼鐵,這不僅顯示了汽車中鋼鐵資源的豐富性,也為社會資源的循環利用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此外,還能回收75萬噸有色金屬、90萬噸塑料、75萬噸橡膠和60萬噸玻璃,這些回收材料對于減少對原油的依賴、降低環境污染、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輛普通家用汽車經過拆解后,可以回收約0.7噸廢鋼鐵,這些廢鋼鐵經過再加工,可以轉化為高質量的鋼鐵產品,為多個行業提供材料,實現綠色循環經濟。
報廢汽車的回收與再利用,不僅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至關重要,也是一個充滿潛力的產業。通過科學的方法處理這些車輛,我們不僅能夠促進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還能推動整個產業向綠色發展轉型。
不過目前,我們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傳統燃油車的回收上。然而,自2018年起,首批新能源車也開始進入“淘汰”階段,其中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入門門檻相對較低,導致企業數量迅速增加至10萬家,但這些企業的規模和技術水平差異較大。許多企業由于技術基礎薄弱,只能進行簡單的手工拆解,這限制了電池的有效回收和資源循環。同時,一些企業的不當行為也給環境和安全帶來了風險。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電池如帶膠電池和刀片電池的拆解難度增加,給回收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盡管再生利用領域發展迅速,但在有價值金屬的回收利用方面仍存在技術難題,導致回收率不高,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車叔總結
若后續以舊換新政策仍將延續,那么隨之而來的挑戰將是如何處理日益增長的退役動力電池數量。這些電池不僅數量龐大,而且處理起來技術要求高,環境風險大。如何安全、高效地回收這些電池,提取有價值的材料,同時確保環境不受污染,將成為政策制定者和相關企業必須面對的緊迫問題。這不僅涉及到電池回收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和監管機制,以促進電池材料的循環利用,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此外,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進一步增加,需要行業、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尋找可持續的解決方案。